iT邦幫忙

0

Cyber security -6 Module1 Sound the Alarm: Detection and Response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響應警報:偵測與應對 Sound the Alarm: Detection and Response

  • the incident response lifecycle and ( incident handler's journal)

    • how incident response teams work together. You'll also learn about the types of tools used in detection and response, including
    • documentation.
  • monitor and analyze network traffic

  • common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流程與程序

  • interpret logs and alerts.

  • Module 1: Introduction to detection and incident response

  • Module 2: Network monitoring and analysis

  • Module 3: Incident investigation and response

  • Module 4: Network traffic and logs using IDS and SIEM tools

Introduction to the incident response lifecycle事件生命周期框架

  • 用於支持事件回應操作,提供結構化的流程。
  • 可依需求採用和修改,例如:NIST CSF(網絡安全框架) 和 NIST事件回應生命周期。
  • 強調一致和有效管理的目的。

Incident lifecycle framework-NIST CSF

NIST CSF的五大核心功能:

  • 識別 (Identify): 收集資訊,發現脆弱性。
  • 保護 (Protect): 建立防禦措施。
  • 檢測 (Detect): 找出異常事件。
  • 回應 (Respond): 確認並處理威脅。
  • 恢復 (Recover): 恢復正常運作。
    ※ 學習重點:探索檢測Detect、回應Respond及恢復Recover三步驟,這些是事件回應的關鍵階段。

NIST事件回應生命周期的子步驟:

  • 恢復開始於準備 (Preparation)。
  • 恢復接著是檢測與分析 (Detection and Analysis)。
  • 恢復之後為控制、根除與恢復 (Containment, Eradication, and Recovery)。
  • 恢復最後是事後活動 (Post-Incident Activity)。
  • 此流程是一個循環過程,而非線性,因應狀況有所重疊。

定義安全事件incident及事件Event:

Security incident

  • 已經發生的危害 or 即將發生的威脅
  • 對信息機密性、完整性或可用性造成威脅,或者違反安全規範等。
  • 潛在違法或違規行為:違反法律 安全政策或程序的違規 接受使用政策的違反:違反使用條款,例如濫用某些資源或違法下載。
  • 所有安全事件都是事件,但不是每個事件都是安全事件。

event

  • 事件是一種在網路、系統或設備上 可被觀察到的發生現象。An event is an observable occurrence on a network, system, or device.
    • 事件是可被記錄(logged)或監控的活動。
    • 它可能是正常行為(例如登入、資料查詢)或例外行為(例如異常的資料流量或系統錯誤)。
    • 這種廣泛的定義涵蓋了從普通操作到需要關注的潛在安全問題。
主題 內容
NIST 回應生命週期子步驟 1. 準備 (Preparation) 2. 檢測與分析 (Detection and Analysis) 3. 控制、根除與恢復 (Containment, Eradication, Recovery) 4. 事後活動 (Post-Incident Activity)
事件與安全事件的區別 - 事件:可觀察現象,如密碼重置。 - 安全事件:觸犯規範,如惡意取得密碼或侵犯數據完整性。
調查與文檔 問題回答五W (Who, What, When, Where, Why)。 使用事件處理手冊做詳細記錄。
範例 - 普通事件:某用戶忘記密碼並遵規重置成功。 - 安全事件:惡意行為者入侵並非法改密碼。

5W

一個事件調查揭示出有關事件五個W的關鍵資訊:是誰引發了事件、發生了什麼、事件在什麼時候發生、事件在哪裡發生,以及為什麼事件會發生。

  1. 是誰引發了事件 (Who):
  • 調查的第一步是確認事件的觸發者。這可能是內部人員、外部威脅(如駭客)、或其他環境因素。
  • 了解「誰」有助於追溯事件源頭,並為未來的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。
  1. 發生了什麼 (What):
  • 確定事件的性質。例如,是否是資料洩漏、伺服器當機、惡意軟體攻擊,或其他類型的事件。
  • 知道具體情況有助於制定後續應對計畫。
  1. 事件在什麼時候發生 (When):
  • 時間軸是事件調查中關鍵部分,因為精確地知道時間能幫助分析事件的觸發條件、回應的及時性,以及系統狀態的變化。
  • 時間資料還可以用於法證調查中,追蹤事件的起始點和影響範圍。
  1. 事件在哪裡發生 (Where):
  • 描述了事件影響的空間範圍,可能是某個伺服器、特定部門或整個網絡。
  • 此資訊幫助組織定義影響範圍,並制定區域性的補救措施。
  1. 為什麼事件會發生 (Why):
  • 理解事件起因是事件調查的最終目標。例如,可能是設計缺陷、未更新的漏洞、或是內部人員的疏忽。
  • 「為什麼」更重要的是提供對未來威脅的預防方法。

Incident response teams 事件響應團隊

部分 細節
CSIRT/ Computer security incident response teams 專門團隊用於事件管理、響應、恢復和預防。
團隊協作 跨部門協作以處理敏感事件和遵循法規要求。
角色與責任 - 安全分析師:檢查事件,進行修復或升級問題。
- 技術負責人:引導關鍵事件的整個生命周期。
- 事件協調員:管理活動並提供更新。
團隊變化 - 不同名稱:CSIRT、IHT( Incident Handling Team)、SIRT( Security Incident Response Team)
- 結構各異:危機管理團隊、SOC (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)整合等。
- 角色名稱變化:技術負責人 = 操作負責人。
共同目標 事件管理和響應是共同的使命。
下一步 在接下來的資料中將學習這些團隊如何計劃、組織和響應事件。
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